從日式料亭到台北文學基地的歷程
2002 年底,距離「社區總體營造」這個主张被建议的時間,剛好 10 年。而文化資產保存運動也伴隨著公部門特意識、有計畫對社區提供資源,使許多被忽視、以致即將淪為環境發展祭品的建築或空間得以保存。空間的保存在部分地点社群再組織的過程中演出了雄伟的变装,空間的保存不异示意了儀式活動的延續、共同文化記憶的再活化,以致勾喚過去共同勞動、生產的記憶,對於非齐會地區,社區營造與文化資產保存不异是一體的兩面,亦即保存了雄伟的文化資產,也意味著社區內东谈主群關係的變化,無論是使其永别或再行凝华。 對於位於齐市發展既成地區的紀州庵,在保存與發展之間曾经經有過强烈的對話。2002 年底,當時台大城鄉所碩士班一年級學生必修的實習課程,對台北市中正區內環境私有的資源進行調查,彼時紀州庵周邊正計畫按齐市計畫開闢停車場與谈路,公部門已著手辦理相關作業。當時就有停車場用地上的住户邀請當時台北市第一任文化局長龍應台前來踏勘谈路用地上的老樹,但愿藉由老樹的保存而暫緩整個進程。然则台北市停車場科罚處開闢計畫卻已完成用地上違章住戶拆遷補償金的發放,停車場開闢勢在必行。 地点上對於停車場開闢主如果抓正面救济的態度,里長就認為能有建設就應該積極爭取,幸免拖延預算執行而錯失機會,以致社區中的退休公務員也認為藉由停車場開闢不错實現「汽車退出街谈」,然则通過环球資源进入解決私东谈主停車的問題這樣的想路当天看來確實有所爭議,但對於河濱老舊社區,停車場這類环球設施的開闢確實是有環境更新上的誘因。 對於城鄉所與其他社區住户而言,紀州庵這個綠蔭的環境,在水泥叢林的齐市環境當中確實給东谈主一種当然恬靜的氛圍,當時對於紀州庵環境的配景也僅僅是從社區耆老口中略有聽聞,然则對於管理屋曾有的輝煌,仍所知有限,也因此率先的保存運動有生態保存的傾向,特別是對紀州庵周邊二十多棵大小樹木,先是通過台北市文化局的老樹保護條例,提神得以群落保存,同時住户也接收停車場開闢的不得不為,但仍条目樹木在過程中要被妥善對待,同時也應減少對於現地文物的破壞。然则停車場動工後,卻引來社區住户的反彈,主如果現地排除過程的神圣、全齐忽視老樹各項保護步调,在各方輿論壓迫下,停車場被动從原先規畫的 50 多個車位,縮減為 28 格。 對於住户而言,單純的老樹保護難以引起這麼大的共鳴,在保存過程當中對於紀州庵的想像也一度停留在耆老描繪的「藝妓館」,而使得對於紀州庵保存後的再摆布成為過程中必須面對的課題。在城鄉所學生對地点住户的調查中,无意獲知有某小說家曾居住於此,經過學生的探索,就王文興小說《家變》的場景,找到了紀州庵的可能性,再從王文興先生口中得知,紀州庵是他 8 歲至 27 歲間成長的居所。 這一項發現讓城鄉所學生對小說、散文裡時空閱讀的想像拉入一個真實具體的場景,不僅是《家變》、余晖中記述廈門街舊居生计印象的 〈聽聽那冷雨〉、〈伐桂的前夜〉、〈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曾经經是社區生计的場景。不僅如斯,在台灣文學出书史上弗成磨滅的「爾雅」、「洪範」兩家出书社,就在紀州庵不遠處的廈門街 113 巷,這些文學作者與出书社宛若鄰居一般親密的空間關係,似乎隱隱描繪了另外一些故事。
對於紀州庵自身而言,文學與建築自身的連結仅仅歷史當中的无意,但在現實保存運動中,由於小說文本的描繪,卻打開了紀州庵保存雄伟的新路,從對齐市綠地想像保存的「同安丛林」(同安街上的老樹群),轉化成為「台北文學丛林」,藉由與文學連結,保存運動不再仅仅單純的環境保護運動,同時也連接上文學出书與藝文界,這一冲突也使得紀州庵的保存獲得更多的救济。紀州庵在 2004 年由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連同其周邊共有 10 株老樹列為台北市受保護老樹。 在這個保存過程中,參與的城鄉所學生在变装上有時作為公部門與民眾間溝通的橋樑,大部分時間齐是與社區民眾站在团结個陣線,協助社區住户擬定保存行動的方針、協助相關的责任。保存運動得以順利進行,與社區當中住户自發地組織起來有雄伟關係,從最早「同安文化丛林促進會」乃至於後來的「台北城南水岸文化協會」(以下簡稱協會),許多社區住户犧牲闲居上班之外的時間,以致是舉家出動關心社區的議題,再從議題到活動的舉辦。在這個過程當中,這群家住水岸旁的市民從相互不認識的鄰居,一起到為古蹟保存而連結起來,以致最後還對台北市的水岸空間起了一點作用,這是率先巨匠始料未及的。 協會在 2005 年邀請了余晖中、王文興與隱地等幾位文學界分量級的作者來到社區,參與「音樂與文學再会在紀州庵」的活動,透過當時市長计谋的宣示,更確立了紀州庵將來作為台北雄伟的文學空間發展。協會同時擴大關注社區與水岸環境的連結;對於住户而言,在探索紀州庵的歷史中再行找到了社區與河岸曾有的緊密關係,包含視覺景觀與休閒生计空間的兩種意義,透過紀州庵的修復,期盼能卓越堤岸水泥高牆的圍閉,再行找回屬於东谈主與当然環境的連結。 2011 年,臺北市政府文化局因城南豐厚的文學歷史,交付「紀州庵」成為臺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在古蹟旁树立之新館,自 6 月起,委託專業文學團隊──財團法东谈主台灣文學發展基金會經營,以「紀州庵文學丛林」為名,進行多样文學的展演與推廣活動,2011 年 12 月 24 日认真開館;市定古蹟紀州庵離屋,則於 2014 年修復完畢,5 月開放對外營運。